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热点作文 - 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人才资讯网 > 作文写作 > 初中作文 > 初中作文教学(总结10篇)

初中作文教学(总结10篇)

时间:2018-06-08 17:00:07 来源:初中作文 点击:
初中作文教学

  总结精选(1):

  浅谈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效果

  一般的语文教学认为读课与作文两者关系并不十分密切,通常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这样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状况,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从讲读课文中积累写作材料。

  学生在写作文,个性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资料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状况,在讲读课中,我个性注意将范文中的资料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譬如,我把吴晗的《谈骨气》、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陶铸的《崇高的理想》、鲁迅的《〈呐喊〉自序》,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资料的作文带给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十分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带给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

  二、利用范文,讲评作文。[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通常的作文教学,老师们往往在学生们作文之后,一个学期中进行为数不多的讲评,将学生们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起来讲,但缺少讲评的参照文章,学生常常有过眼烟云的感觉。我的作文讲评,除了在作文课进行作文讲评外,更多的则是把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带到讲读课上去讲评。这有个好处,就是把范文当作一面镜子,从中能够照出学生作文的瑕瑜,使学生们从比较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欣赏鉴别潜力,又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潜力和写作潜力。

  学生在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肖像描述,写到眼睛时总爱用“炯炯有神”、“水汪汪”、或“暗淡无光”等词语形容人的眼睛,这当然比不用这些词语去描述眼睛要好多了,但千人一眼,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似的,这就把人们本来是千差万别的眼睛写得既熟又俗了。在学习《祝福》中的祥林嫂的肖像描述时,我把作品中对祥林嫂眼睛的描述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时,她“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祥林嫂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而她在生命行将结束的祝福前夕,则“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能够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而祥林嫂在这之前遇到“我”时,要问“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鲁迅曾说过,要描述一个人,极省俭的方法是描述眼睛。我在讲读教学中着重讲祥林嫂的眼睛,其目的就是要告诉学生,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词儿将使人物形象失去个性特征。这样结合范文讲评作文,具有较强的启发力量和说服力量。又如,根据学生写作议论文时往往思路拓展不开的实际,我在讲解《说“勤”》时,个性详细地分析文章主体部分论“勤”,指出作者在论说这部分资料时,从“勤是美德”、“勤出成果”、“勤出智慧”(应改为“勤能补拙”为好)进行论说,在论说中,作者多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以此说明作者思路开阔,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评学有榜样,生动、具体、实际,确能解决问题,教学效果明显。

  三、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巧。

  学生对教师们津津有味地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不大感兴趣。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把讲解范文的写作特色同引导学习和运用范文的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范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例如《荷花淀》、《最后一课》、《孔乙己》等课文中人物动作的细节描述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例如《孔乙己》的细节描述不用繁文缛节,不求纤毫毕现,仅用极精炼极俭省的笔墨去摹写人物的特质气韵,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穿的虽是长衫,但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一两句肖像细节就勾勒出了一个迂腐穷酸好喝懒做又死要面子,死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人物形象。

  《孔乙己》一文中的动作细节很多,而让人过目难忘的莫过于下面两个细节:“排出九文大钱”和“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排”,既对酒店表示出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又能对短衣帮的耻笑表现出若无其事来。“摸”,不仅仅仅真切地反映了孔乙己此时的经济处境,同时也证明了孔乙己沮丧的内心世界。《孔乙己》一文的细节描述如同针线细密的网络,细节之间彼此呼应,声息相通,或彼此映衬,或前后对照。透过肖像、语言、动作等细节描述,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制度奴役下的可怜的牺牲品,这个被封建社会扭曲了灵魂的“剩余的人”的性格特征显此刻我们面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仅要会写教学论文,用心探索教学规律,研究科学、高效、有序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应当写一些随笔、杂感,也能够写点诗歌、小说或文学评论等,因为,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才能真正懂得文章学,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也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

  总结精选(2):

  初中作文教学的三个“教与不教”初中作文教学有一个长期被忽视而如今务必正视的问题,那便是作文究竟可不能够教的问题。这个问题之所以被忽视,是因为很多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既然作为一个堂而皇之的命题被提出来,那其之“可教”必然具备不容置疑的先天合理性,因而便义无反顾地面向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教作文”。即使在教学效果不佳的状况下,也鲜有人怀疑作文是否可教这个“原问题”,而只是在理念创新、教法改善上用力,试图改善教学效果。很少有一线教师深入到初中作文教学的内部,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其构成,看看其在多大程度上可教。只有先解决了作文“可教”与“不可教”的问题,怎样教的难题才会迎刃而解。其实,对于作文是否“可教”的问题,许多大师都曾提出过真知灼见。比如,鲁迅先生就曾说过“教学生如何开头、结尾、刻画人物等等都没有用,就应让学生先写,之后再讲”,强调的就是作文理论的“不可教”;当代小说大家汪曾祺在忆及师从沈从文先生学习写作的经历时则说,“作文处于可教与不可教之间,而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找什么人,用什么方法来教”;语文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先生更是深入作文教学的内部,鲜明地指出了作文在多大程度上可教。他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方面:“

  一是‘能够教的’,如字、词、句、段、语法、修辞、逻辑和语言,但这几个方面于作文好坏不是关键。二是‘半能教’的,主要指观察潜力、体验潜力、思考潜力、想象潜力、语言表达潜力,潜力不能直接传入,只有透过反复训练才能吸纳,这比第一条‘能教的’更为重要。三是‘不能教’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才气和灵气、胆气和生气。”以上的名家观点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字、词、句、段、修辞、语法、逻辑和语言”这些作文的外在形式是能够直接教的,但因其并非作文的重点,所以并不值得投入过多的精力;而与作文密切相关的内在潜力,如观察潜力、体验潜力、思考潜力、想象潜力等,虽然不可直接作为教学资料对学生进行灌输,但因其对作文十分重要,所以务必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之逐步构成。如果说,以上这些尚属可教与半可教的话,那么决定一篇初中作文魂魄的灵气与悟性则是完全不可教的。因为,这些完全是由作者,即具体某一个初中生的生命情境决定的。由此可知,初中作文教学是一个由“可教”与“不可教”构成的混合体,而且在“可教”与“不可教”之间存在一个微妙而神奇的过渡地带,充分掌控并把握这个神妙的过渡带,对“可教”部分毅然决然、直截了当、深入有力地教,对“不可教

  ”部分则不予轻动,不硬性灌输,而是充分发挥教师架桥铺路的引导功能,将学生的思想与灵魂导入澄明之境,使其从内向外生出“作文驱动力”。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困境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教师被卡在“教”与“不教”之间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笔者认为,化解此困境,不妨从以下三个路径入手。一、教规矩,不教理论在作文的演武场上,初中生基本上都是新兵。他们需要的是教师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兵”手把手地传帮带,而不是进行理论说教。教师对学生的传帮带,实质上是对学生“教规矩”,也就是将作文基本的要素、体式及结构充分演示给学生,为其圈出一个作文的基本框架,然后任其充分发挥,用自己的笔墨将这个“框架”填满,而学生在填补“框架”的过程中势必同时暴露其优势与缺陷,这正是教师下一步对其进行修正的依据。我将这个过程总结为“作文新兵练习三步走”。第一步:“我教给你看,你写给我看,讲评”;第二步:“我再教给你看,你再写给我看,讲评”;第三步:“你再写给我看”。比如,在记叙文写作练习中,我只向学生充分讲明记叙文六要素的内涵,让其明确一篇记叙文的必要元素,即什么东西是记叙文不可少的,而并不花费精力先入为主地去讲解记叙文的技法理论。在学生发挥能动性写出文章之后,再

  根据其暴露出的缺陷进行局部点拨、引导和提升。二、教思维,不教素材初中生已经具备透过直接与间接两种途径发掘、储备作文素材的潜力,所以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观察、体验、思考、想象等思维训练上,透过这种专门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内化、运用素材的潜力。也就是说,教师不必将素材的发掘与储备作为教学任务灌输给学生。在现有条件下,学生完全能够透过自身经历及专门的素材教辅刊物、图书及网络直接或间接地获取所需素材。但关键在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素材刊物或图书,都是简单将作文素材作为知识积累重复地叠加在学生的认知视野中,而没有透过有效的素材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使之养成观察、质疑、分析、创新的“思维力”。这正是教师就应重点训练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是一个“慢过程”,但一旦真正进入这个过程,效果将是明显的。在这一点上,上海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双语校园的语文老师樊阳先生的做法十分值得借鉴。在漫长的20年中,他坚持每周为学生开设人文小讲座,向学生讲授中西方文化思想史和当下的社会问题,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有职责感,有对生活的热情,能够将个人和社会联系起来”。他用20年的坚持锻造一届届学生的“思维力”,在构建学生心灵家园的同时,也

  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潜力。三、教表达,不教命题作文从本质上来说是语言的表达,表达得圆满则意味着作文成功,而“命题”事实上是对自由表达的一种限制。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中习以为常的“命题作文”,其实很可能对学生的表达欲望构成伤害。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对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写出意兴盎然的佳作,而对教师布置的命题作文却显得江郎才尽。从初中生的作文基础来看,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文基础还不牢固,还务必透过片段式的自由表达强化其语言潜力、逻辑潜力等。教师贪大求全,强行布置的“大命题”作文因超出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其处于一种表达“失语”的困境,学生久而生厌,厌而生倦,慢慢就会转成命题作文的“哑巴”或“口吃”者,遇“命题”则“不灵”。民国时代的很多文学大师在其任教生涯中都注意到了“表达与命题”的问题。比如,冰心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就十分注重表达的自由性。她常常布置类似这样的作文:请男同学写出“我理想中的美女子”,同时请女同学写出“我理想中的美男子”。这样的作文任务,新颖大胆,当然会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激情,于是他们纷纷充分调动自己的观察、体验、分析和想象潜力,用最好的修辞来完成作文任务。著名小说家沈从文先生在作文教学中一般不给学生布置命

  题作文,即使写也只是很小的命题,如“教室里的空气”之类。他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先把生活中细小的局部写好,然后再写大篇章。大师们的教学法对我们一线的语文教师无疑具有指导好处。虽然命题或半命题作文是如今中考作文的主要形式,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并使这种表达具备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一切命题就皆可被包容在“自由表达”的范围之内。在最近的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中,微博是一种新颖而有效的作文训练方式。现如今,140字的微博流行于初中生群体中。大多数学生都在利用电脑或智能手机开设微博。140字的微博是写作最好的练兵场,既能够实践作文的“规矩”,又能够在收集素材的同时锻炼思维,更能够在交流沟通中自由表达,还能够发现、阅读、储备各种新颖搞笑、营养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开设微博,利用课余时间随时记录、描摹、抒写对宇宙自然、人世百态的观察与认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透过与学生微博互动构成师生互动,教师讲,学生写,学生写,教师评,循环往复,学生的写作潜力自然会日渐精进。关于学生作文“教”与“不教”的问题,大文豪梁启超先生也发表过精辟之见。他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提到了“规矩”与“巧”两个概念。文中的“规矩”能够理解为作

  文的基本规律,“巧”能够理解为技巧基础之上的个人灵气、才气。他指出:“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文章做得好不好,属于巧拙问题;巧拙关乎天才,不是能够教得出来的。如何才能作成一篇文章,这是规矩范围内事;规矩是能够教,能够学的;我不敢说,懂了规矩之后便会巧;然而我敢说懂得规矩之后,便有了巧的可能性。又敢说,不懂规矩的人绝对不会巧;无规矩的,绝对不算巧。”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可教者为“规矩”,不可教者为“巧”。然而,在我看来,却是“作文教学千般态,妙在教与不教间”--作文教学妙在教与不教之间,既要让学生懂得“规矩”,同时还要让他们习得“巧”的潜力。

  总结精选(3):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难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也对作文教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反馈原理何以对作文教学失效?

  用最具历史底蕴、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生活,表达喜怒哀乐,沟通信息、宣泄情感,这就是写作。写作是精神享受,写作是快乐的,然而,有几个中学生能“写着并快乐着”?症结又在哪里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潜力。”应对新课程改革,应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

  长期的应试教育催生了“应试作文”这一畸形产物,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用心性,他们视写作为洪水猛兽,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畏惧心理和厌烦情绪,为写作而写作,当写作成为升学工具,自然也扭曲了作文的本质属性。那么,广大一线教师是否也有必要对自己的作文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呢?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望而生畏,心存疑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

  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二)定位失误,本末倒置。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超多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应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三)方法单一,“主体”缺位。不少教师也意识到作文评讲的重要性,但评讲往往停留于形式、表面,不能从学生习作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利用。缺乏对作文反馈系统性、完整性的认识;缺少作文讲评课明确的各阶段达成目标和方法:作文反馈粗放,“概而括之,笼而统之”;作文讲评缺乏序列性、专题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往往几篇好作文当堂一念,万事大吉。

  此外,作文评讲课“主体”意识淡薄、“主体”参与缺位。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学生缺少对自己“创作”的发言权。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以学生为本”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如果缺乏“主体”意识,作文反馈成“一家之言”,作文评讲课成“一言堂”,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如果说作文“引导”环节相比较较空洞、乏味,作文评讲则建立在众多鲜活的学生习作材料基础之上,作文讲评课往往学生最喜欢,也最易激发其对写作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演好“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主角,充分利用好作文评讲这一重要反馈环节。

  我认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聚焦作文反馈,以作文评讲作为作文反馈教学切入口,使之担纲起逐步改变当前作文教学不如意现状、切实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任是完全可行的。

  二、改善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与思路

  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选材立意、篇章结构、语法修辞等诸多要素,学生写作潜力的提高需要讲评方式的规范和创新,但又不是仅靠作文评讲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这就要求作文讲评课应做到“四个结合”,即: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批改、讲评与作文修改相结合。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评讲相结合。语文教材的课文多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入选新教材的课文则更具“人文气息”和“时代精神”,更贴近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阅读这些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潜力,这些佳作也是学生进行写作时可供借鉴、模仿的优秀范例。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写作,评讲的最终目的也是写作,两者并行不悖。作文评讲应将阅读课文和写作讲评紧密联系起来,阅读课上有写作知识的介绍,作文评讲注重知识迁移,将阅读课文里的写作方法和作文技巧--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谴词造句等,迁移到习作中去,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二)写作理论与评讲实践相结合。语文教材(老教材)的“表达”部分,有丰富的写作理论知识的阐述,一方面,作文评讲要理论联系学生实际,将学生习作与作文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语言的运用、条理的安排,资料的选取与处理、中心的表达等;另一方面,写作与汉语知识中词性、单句、复句、修辞等紧密相连。作文评讲应注意教材中写作理论、语法知识等的灵活运用,做到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

  (三)课内评讲与课外训练相结合。虽然一节作文评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习的课堂是广阔的,不受时间和地点局限。作文评讲应将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提倡学生多读课外作品,包括优秀中学生习作;重视日常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动笔习惯,如写日记、随笔等,可尝试让学生课外摘抄、评点中学生优秀作文或者“名家作品”的方式,将教师课堂评讲和课外学生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潜力,为己所用,从而透过作文评讲,使学生在熏陶和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写作潜力。

  (四)批改、讲评与修改相结合。批改是评讲的前提,修改是评讲的目的。作文评讲一方面可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再现别人写作时所犯错误;也可使其借鉴同龄人习作的立意构思、方法技巧等。作文的修改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应与评讲目标、资料统一,可在作文评讲基础上,尝试自改、互改,改写、仿写等评讲与修改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这个好处上说,这样的作文评讲才更有效。

  那么,如何规范我们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的作文反馈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是怎样的?何以透过作文评讲展开作文教学并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呢?

  三、改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初步实践。

  (一)查找问题。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写作中反映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取资料、表现中心、安排条理与语言表达等方面。如安排文章结构条理时:开头冗长、流水帐、老三段或首尾不能呼应,抓不住重点,不会自然过渡等;处理材料与中心方面:生活面狭窄导致资料单调;资料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性;资料不能为中心服务,中心无法透过材料体现;不清楚一篇文章只能表现一个中心,中心分散或游移;揭露社会阴暗面,而非弘扬真、善、美,反映学生真实内心世界或反映时代主旋律等。

  学生写作潜力的不足和缺陷,必然会在写作训练中得到反映。要全面了解全体学生及每位学生的写作状况,务必首先认真做好作文批改工作。《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然,作文批改也要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可尝试教师批改、学生批改(互相批改、轮流批改、小组批改等)。每次批改,教师务必善于发现、筛选、整理、归纳出学生习作中的常见病或带有共性的典型性问题,找准“毛病”才能“对症下药”--为作文评讲做材料上的充分准备。

  (二)精选典型。作文评讲建立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认真批改的基础之上。应对超多的学生习作及学生在作文训练中反映出的个别性、特殊性问题,可透过个别指导的形式予以解决;但批改中所发现的学生作文中的常见病或带有共性的典型问题,务必进行作文讲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评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讲评例文务必精选,须最具典型性。成功的例文与失败的习作比较评讲;相同题目、相同题材或相同主题的作文也可比较评讲;把资料不能为中心服务的作文与材料能恰当地服务中心的作文一同评讲,也可把中心分散或游移的作文与主题鲜明的作文比较讲评……例文务必具代表性,且透过比较的形式,可使学生加深记忆,生动、直观地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懂得什么是“偏题、离题”,什么是“首尾呼应”,什么是“详略得当”,什么是“画龙点睛”……引以为鉴,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三)印发例文。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宋代学者朱熹以前提出,读书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说的也是要将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协同记忆。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或单用听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持续。

  针对许多教师作文评讲课上,挑一、二篇所谓优秀作文当堂念完了事的低效或无效现象,我们务必从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尊重科学规律,讲评材料(例文)尽量印发,一桌一份或人手一份--优秀作品可署作者姓名,问题作文则避免出现作者名姓,以保护学生写作热情。有效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不自觉中的教学行为却无意中遵循了教育科学规律。印发例文,直观感受的方法,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提高作文反馈质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行之有效的重要步骤。

  (四)分项指导。“作文讲评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针对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写作训练中反映出的问题具有多样化特征。这就要求我们的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务必进行专题的分项指导,但就应注意的是:

  1、分项指导务必确定明确的各阶段作文反馈目标,“瞻前顾后”,长期目标与阶段性(中、短期)目标相结合。

  2、分项指导要有完整的序列性。如“让题目亮起来,让语言美起来,让感情真起来,让构思巧起来,让材料精起来”即为一种作文分项指导的有益尝试,有务必深入探究价值。

  3、分项指导注重解决学生写作的实际问题,指向明确,目标单一,讲求实效。每次重点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一次评讲,一个教案,一个主题。

  4、分项指导务必注意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放小,循序渐进。即使在有效写作反馈下,学生写作潜力的提高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5、分项指导不能因“指导”而动摇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在师生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透过自评、互评等形式,发现、品评自己或身边同学作品中的通病或长处,提高鉴赏潜力,激发写作热情。

  此外,信息技术在校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也为我们有效开展作文教学带给了强有力的保障;具有多重感观刺激特点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方式,也更乐于为学生所理解。我们要努力学习信息科技和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驾驭作文教学的潜力,将多媒体技术与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倡导多元化、互动式评讲;尊重学生劳动,动态、辨证地评价学生作品。

  语文教师在做好“裁判”的同时,也应尝试“下水”,参与写作,和学生共同作文,共同提高,以唤起学生的“创作”激情,激发学生对写作的浓厚兴趣。

  总之,只有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主体意识,尊重科学规律,将作文评讲作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使之担当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之大任,务必大有可为--作文评讲“大有文章”。

  期望作文教学不再是“老大难”问题,期望“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成为过去不会太远,期望真正实现“快乐作文”的日子不会太远!

  总结精选(4):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尝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初中作文教学备受关注。写作是语言表达与运用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还是检测语文素质整合与优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初中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内在需要。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潜力呢?

  一、激发情感,营造健康向上的写作氛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师务必依据中学生的作文心理,善设技巧,从营造健康向上的写作氛围入手,激发学生主体的写作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应对新生的第一堂作文课,教师不妨来个醉翁之意不在酒。“同学们,快乐的暑假已经轻轻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在这个不平凡的假期中,大家肯定做了许多有好处的事,看了许多难忘的书籍和影视,想了许多充满趣味的问题……那么,大家愿意说给老师和新同学听听吗?”话音刚落,同学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不一会,小组内的交流就像炸开了锅,充满着表现欲,渴望被新老师和新同学认可、赞许的同学大大方方地畅所欲言,自尊、进取、好胜的同学还会接二连三地举手,毛遂自荐交流发言。在这种热烈而融洽、热闹而有序的的氛围中再推进写作的程序,学生们不亦乐乎!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了写作是表达内情绪感与自我体验的需要,丰富的思想情感是创作的前提。

  二、经常组织课外文学阅读欣赏课。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欣赏水平,光靠语文课本是绝对不够的,因为世界的多姿多彩,文学的百家争鸣,一本课本是不可能包容的。在教学中务必让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吸取更多的营养,增加知识积累。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其实教师不但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已去找水的潜力。透过开展各种活动,学生阅读量大了,知识积累多了,阅读兴趣就会越来越高,“找水”的潜力就会越来越强。进而使阅读写作渐入佳境,最终到达“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境界。

  三、师生合作,做好作文评改

  长期以来,作文评改困扰着语文老师,虽然语文教师费了超多的精力和心血,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而学生对眉批、旁批、总批的评语,并没有细心品味,只是一瞥而过,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对此,我采用了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在学生评改后稍作一般性的总结。如我们评改以“行动与结果”为话题的作文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手中的作文,然后,选其优美的语句,大声朗读,最后找出自己认为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对他们的口头作文也是一次训练。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务必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总结精选(5):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初中教学中存在一种现象:七年级作文写得好的学生到九年级也可能写得好,而写得不好的学生,不管老师怎样教也不“开窍”。于是给师生一种看法:作文靠的是才气;才气是天赋,天赋非人力所能促成。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其实,这与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有务必的关系。

  1、初中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1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金映潮老师曾尖锐地指出“如果让语文老师与学生写同堂作文,恐怕有三分之二的教师写但是班级上游的学生”。[1]久不下水,忘了怎样游泳,则其有板有眼的指导方法就值得怀疑,或者是自己并不具有多少含金量的经验之谈,或者是窃之于报刊杂志的论文,或者仅仅是道听途说的只言片语,而这些不成熟的没有切身体会的或主观的不贴合教学原理与学生发展实际的东西,学生能吸收多少养分就可想而知了,学生陷于作文的迷茫中而找不到出路也就理所当然的了。

  1.2教师批流于形式

  柳宗元在永州,当地的后学把作文拿给他修改,多能石起沉疴,拔云见月,使学子们写作潜力大大提高,在考场上如鱼得水,这种效应是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理想目标,但现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批改作文流于形式:画出几个错别字,写几条套话,再注明批改日期了事,而当学生收到作文,只见上面写着“例子不典型”或“观点不鲜明”之类的话,却无从明白什么叫典型,什么例子才是典型的,也不明白观点要怎样才算鲜明。一回两回,学生潜力没得到提高,多写几篇与少写几篇并无区别,于是许多学生就产生了厌倦写作文的情绪,离写好作文的目标非但没提近而更远了。

  1.3教师没有大语文观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仅仅是西医留给人们的笑柄,某些语文教师在指导作文上也是如此。近几年中考多写话题作文,于是教师就指导学生写话题作文,可一旦变回到材料作文或发展为命意作文,学生还是照话题作文的模式下笔,于是偏题、离题的比例就疯狂飙升,考生痛之无极,教师悔之不迭。这是教师没有大语文观造成的后果。语文教学,并非要教学生读懂课本的文章而已,“课文只是例子”,[2]应培养学生的迁移潜力;作文教学也不是教教所谓的写作技巧就可到达教学目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潜力的体现,它与人的见识,阅历,思想、涵养等有直接的关系,技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没有建立大语文观,教师自以为是的作文指导只能是瞎子模象。

  就作文潜力的构成而言,学生好比泥土,教师则是雕塑师,三年学习,泥土还是泥土,甚至转成烂泥还是被塑成土木偶,或是意态飞动的艺术品,与教师有直接关系。造成现今学生厌倦作文,写不好作文的现状,教师指导方法不当是主犯,批改不当是帮凶,而教师没大语文观则是其元凶。

  作文以其在中考语文卷各块占分中无与比肩的份量,历来被视为中考的“半壁江山”。如何引导学生攻下这“半壁江山”呢?我认为:透过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够稳扎稳打,把这“半壁江山“运于掌间的。

  2、初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初中作文教学,努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所闻写出来,让人明白,到达我手写我口的目的。著名作家莫怀威以前批评道:“很多写手喜欢让人认为他天生一份才气,所以掩盖所下的工夫,更不承认曾被严酷地训练过。这多么神秘,多么高贵阿!其实都是骗局。音乐家莫扎特,算是第一神童了吧?其实也是父亲的鞭子抽出来的。”[3]莫怀威先生的话告诉我们:作文潜力能够透过科学而系统的训练得到提高。

  2.1从字句训练到把话说漂亮点

  近几年中考出过以下题型:①仿写;②语句中某个词作开头,重新组织句子……选词造句,不是小学生的事吗?仿写,即模仿例子,另写一句,这怎样也能登上中考的大雅之堂?当然,中考的要求更高,但小学初中都在做同一件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语言训练能够从字句开始。再者,作文语言洋洋几百言,泛泛讲述怎样提高语言表达潜力,实在大而不当。所以从字句训练起,是提高学生表达潜力的起点。

  当学生语言表到达达语句通顺时,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向语言出彩发展,力求把话写得漂亮点。

  在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即语言鲜活有文采,这是每个学生都十分渴求的,学生依托语言的载体,向阅卷老师展示写作才华,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直接影响到印象分的评判。很多阅卷老师说:“一篇作文,出现‘月亮’最好但是;如果没有‘月亮’,‘群星璀璨’也不错,最不期望看到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4]学生应在平时习作中有意识地打造语言,使自己的作文出色,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取得好的成绩。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

  2.1.1词语活用出新意。词语一般是约定俗成的,固定不变的,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另作他解,但在写作实践中,大家会发现,巧妙的词语活用,往往能加强表达效果。⑴词语借用。如:老妈说我满头“秀发”连一堆枯茅草也不如,同学说我的发型有点谢霆锋的“叛逆”版的模样,也就是“强盗般”的。对此,本人打心眼里不屑一顾。公元2004年,满街最流行的不就是那种把头发一根根拉直得参差不齐,乱七八糟,零零碎碎,然后做得蓬蓬松松的“乱发”吗?这真是“天然去雕饰”。又省money又cool!你们花钱还做不成这么粗犷自然呢!以上,这段文字比“母亲说我头发太乱,同学说我头发横七竖八,我却不以为然:此刻不流行这样吗?”的表述生动得多,显得风趣幽默而又极其传神。⑵词语别用。词语“三心二意”的原意是心里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坚定。但有个别同学在作文《学习需要三心二意》中就把它别用了。他说:“学习就是要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是:一要专心,集中精力;二要虚心,不要骄傲;三要有恒心,坚持不懈。‘二意’是:一是课堂注意听讲;二是课外留意观察。”看来,词语别用不仅仅仅能够开创新意,还能够在文章标题中造成悬念,产生吸引读者追根究底的磁力。⑶词语仿用。

  电

  影文学剧本《创业》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龙二井又有油和水的矛盾,这是它的特殊性。周队长说,要促使矛盾转化,就要捞水,把水捞干。‘一不做,二不休’,我们想搞个水落油出。”文中的“水落油出”虽然是仿用词语“水落石出”而来的,巧换一字,意思全新。⑷大词小用,如“小学时,桌上的‘三八线’总是一厘米,一毫米量得丝毫不差,常常由于不慎侵入了同桌的‘领土’,爆发了‘自卫反击战’……‘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到了初中,同桌就有了两种关系,一种是民族融合式,一种是和平演变式。”⑸婉言巧用。有个同学写《她》:“她和鲁迅先生同姓,与红日同名,她的性别和她妈妈一样,出生在秦朝首都,月圆之日便是她的年龄。”这比“她姓周,名叫周阳,女,出生在咸阳,15岁”更为生动。⑹语言渗透哲理。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的是对文章品位的提升。比如:“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务必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枝玫瑰,你就务必放弃到手的蔷薇;要多一份独特的体验,你就务必多一份心灵的创伤。”“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里,到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

  2.1.2巧用修辞出新意。修辞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觉甚至调动想象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例如,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应用比喻关键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⑴形象比喻。它是运用一系列比喻,用形象,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深邃的内涵的语段。如“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那秦皇岛外滔天白浪的鱼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⑵多方比喻。这是几种修辞手法一齐使用,会收到意想不达的表达效果。如“播种是春天的风,吹灭沉寂,吹走沉默,吹醒大地;播种是夏天的雨,淋透了绿叶,淋湿了树根,淋走了溽热;播种是秋天的日,晒红了高粱,晒黄了玉米,晒黑了大地上的农民;播种是冬天的雪,盖住了枯枝,盖住了禾苗,盖住了沉睡的土地。一年四季,播种无止境。”作文中能适时用上几种修辞手法,务必会使文章增色不少。⑶排比连用。它主要透过修辞的方式来连缀展示,一是资料上排比,增强了丰富内涵;二是好处上的递进,增强了说服力,渲染气氛,增强气势。如上面的例子。

  2.2要讲究作文的结构

  现代作品结构上总结起来,也只是三类:比较式,并列式、递进式。北京特级教师王大绩甚至把应试作文归为一种结构--写两例,不雷同。[5]尽管这给许多人有“人股之讥”,但存在即合理,其作用和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首先,开端要有气势

  开端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事业是这样,写文章也是同理。

  考场作文要入题快,一般在百字之内就把问题提得明确,集中。即使不是考场作文,开门见山,简洁明了的名篇也不在少数。如吴晗《谈骨气》一文的开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峻青《雄关赋》的开头:“阿,好一座雄关!”《白杨等等,开宗明义,十分鲜明。

  排比句导入也是颇受青睐而秀丽不衰的一种开端。例如:“如果认识是山顶的宝藏,那么感情就是通往山顶的道路;如果认识是河畔的良园,那么感情就是浇灌良田的河水;如果认识是大洋里的巨轮,那么感情就是滔滔的海水……”形象的比喻结合排比,使议论显得明白晓畅又有气势。

  渲染气氛。在开头设置一种情境,渲染气氛,让读者在接触文章的主要资料之前,就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和情绪以打动读者。如《背影》的开头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调为文章定下了凄怆的基调。

  引用名句警言,在文章开头引用名句警言借功发力,以此为开端,引出后文的资料,使文章语言凝练而概括,增添文采,吸引读者。

  文章的开端还能够有题记式,故事式,对话式等等。

  其次,结尾要有韵味

  文章结构要完整,就务必有头有尾,光有了好的开头只是“成功了一半”。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好的结尾能增加文章的光彩,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

  因此,写作就应尽量做到结尾讲究余韵。欧亨利的小说以出人意料而引人深思的结尾征服了世界各地众多的读者,他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小说的结尾的方式也被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如《麦琪的礼物》。能取的类似效果的还有:

  反问式。如冰心《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高》的结尾:“真的是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高吗应对这两个孩子,我心头翻涌着异样的滋味。”这样的结尾,更引人深思,吸引读者。

  景物象征式。如一学生作文《走出孤独》的结尾:“推开窗,青山映入眼帘,鸟儿从山间悠然逸去,似乎还在呼朋引伴……”这样的结尾,再次充分地表现这位小作者此时走出孤独的喜悦之情,吸引读者。

  诗词歌曲作结尾也是较生动而有韵致的一种方法。

  当然,文无定法,一种文章的开头结尾若成了定式那就失去了原创的精彩徒存技巧,良好的个例尽在于结合资料和结构而独出机杼以创新取胜。

  所谓“凤头豹尾”,开端与结尾写得好不好至为重要。当然,作文想要切切实实地获得高分,尚须在文章的主体上多做工夫。

  2.3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笛福说:“思维是最可宝贵的财富。”学生的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思维的训练。思维创造财富--包括精神财富。

  要作文有思想深度,或有新颖的观点;就要学生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一倍,如以“环境”为话题,可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写人受环境的影响,也可逆向思维写“近墨者未必黑”到达了从逆向角度思考的目的。发散思维引导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答案。如以“农村生活”为话题,即可反映农村生活艰苦,也可写农民丰收的喜悦,也可写农村生活的纯朴,也可写农村变化表现社会的发展等等。求同思维让学生们看到隐藏在缤纷物象里共同的本质,魏巍的《我的老师》作者用“梦里寻师”,“教学生跳舞”,教学生唱歌等几个事例来共同表现一个中心: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也用了冯玉祥救朝鲜小孩,松骨峰战斗,战地生活三个材料来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人民解放军就是最可爱的人。求异思维让学生分清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如以《西游记》为话题,可讲《西游记》的故事,也可写《西游记》的写作手法,也有人写《西游记》的后传。又如以“猪八戒”为话题,可写猪八戒的缺点:懒惰、好色。也可写猪八戒的优点:多情等。……于是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在审题立意方面和灵活使用材料方面也就更进一步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作文的写作技法是具体的,但能依法成文则需要教师树立大语文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更高的立足点,更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作文分数很高是一个极大的吸引力,但想获得大的回报就得有大的付出。作文想要获高分,工夫在平时,在于教师平时的有效指导,在于学生依教师的指导进行刻苦的训练。

  总结精选(6):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

  学生写文章,正如到深山探秘,到风景区游览,不让他们自己操作,自己走路,他们如何晓得“妙笔生花”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再者,文章是带有极强的个体性的精神产品,是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规范的,同一个教师,应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作文,若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同一种语言风格去修改,又怎能贴合每篇作文的要求呢?学生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又怎能不被淹没呢?所以,我们不能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修改,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潜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职责,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临摹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临摹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临摹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眉毛、红红的脸庞”等。这就不是“临摹”,而是“照搬照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

  二、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但前提是教师务必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的日子”、“我的内心深处”。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只有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贴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增加课文阅读,提高写作潜力。

  每个人,仅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这样,务必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阅读书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这样,写作时能够很自然地信手拈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生动、完美。所以,多阅读文学作品是一条通向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因为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务必每一天阅读,获取信息,使胸中有素材。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潜力,可见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写作文了。

  当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务必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写作潜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学生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开始让他们每一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采取多种评改方式。

  传统作文教学,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欣赏者和评价者,个人主观性个性强,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后,学生对各种文体创作的模式套路已基本掌握,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仍然会把握不住,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首先教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修改作文。因为朗读,要读出字音就务必看清字形,这样就能更好地发现一些错误。同时,透过朗读,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作文是否通顺流畅,文笔是否优美等。

  其次作文修改前,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要求,提出修改的目标,然后,让同桌间交换或组内交换,也可男女互换,让学生自由选取交换对象进行评改。透过交流过程能够取长补短,便于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当然,还有其他的修改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用心发现,适时引导,及时训练,学生的修改方法务必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水平也务必能够提高。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

  总结精选(7):

  初中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多年来,作文教学在功利思想影响下,学生作文构成了“一凑、二抄、三套”的模式,以至于作文教学的课堂上毫无生气,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无病呻吟、矫情做作,就是言不由衷、假话连篇。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潜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务必寻找一条作文教学的可行之路。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几点尝试与方法。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资料产生兴趣时,他才能用心主动、情绪愉快地去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强调作文难,为作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学生对作文不自觉地产生了畏惧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告诉学生作文即表达,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不可怕。另外教师的语言若富有情感,也能帮忙学生消除畏惧感。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用不同方式给学生鼓励和表扬,学生受到鼓励和表扬后,就会乐意表达,这样畏难情绪也就消除了,而写作的兴趣也就有了,学生就会有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第二,作文命题以人为本。个性化、激情化、生活化的命题出题,能带给一个宽松自由的作文空间。命题要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就务必注意学生的成长意识、思维特点、情感特点等,把准当代学生思想的脉搏,把触角伸进学生的心灵中去,把题命在学生心里,如《我看追星族》、《假如我是语文老师》、《一张纸给我的启迪》等。这些作文命题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写作的冲动,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写。当然也可鼓励学生自己命题,让他们想说、敢说,写真话、抒真情。

  二、引导学生模仿佳作

  模仿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仿写是作文的一大途径。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貌。实践告诉我们,传统的课文是很好的模仿对象。教师在教这些课文之前,应做好写作安排,教者心中有数,学者目标明确。在评析课文时,着重分析作家观察、发现、思考、联想、选材、构思的方法,讲清每篇文章的仿作重点,并指导学生学习借鉴课文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的方法,而不是抄袭。另外很多经典的美文或优秀学生作文也是模仿对象。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做到每次练笔都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帮忙学生积累素材

  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往往感觉没素材可写。针对这种状况,就在平时帮忙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立足生活,搜集有价值的材料。语文课堂上,老师要精讲少析,学生要走进文本,强化诵读,深入思考,从文本中积累素材。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超多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发现素材。而更直接更快捷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找素材。在校园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还有同学交往、师生相处等;在家里,有生活、家务,还有与家人相处、邻里关系等;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当然也有人际交往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聆听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时代脉搏,让学生透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深入挖掘,并把见闻感受写下来。

  四、培养学生摘抄习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也是平时多读书,多储存素材,写作时能够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坚持读书,养成摘抄习惯。首先是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每个学生准备一个优美词句本,每学完一课,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在本子上,并互相交流,有些词语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写话。但是单从课文中积累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老师还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如课标推荐中外名著、《散文》、《读者》、《意林》、《中学生阅读》等。

  五、认真抓好批改讲评

  为了使教师在沉重的作文堆中得到一点摆脱,我试行过精批细改与略改相结合的批改方法,也实行过以口头授教为主的当面批改方法,还曾试行了学生相互批改、群众评改的方法。在指导学生互批互改时,要求学生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贴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弱的学生对调批改,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作文时,能够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较差作文,也从中吸取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互改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且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用心性。多种形式的批改,既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写作状况,又能调动学生的用心性。

  当然,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我们教师就要逐步打破教学模式的清规戒律,立足生活的点点面面,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多方面去探索,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开发引导学生的天资和禀赋,启迪学生的智慧,从而使学生真正具备扎实的写作功底,不仅仅仅能应对考试,还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结精选(8):

  初中作文教学浅谈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潜力、对事物的思索潜力和对生活的观察潜力。“要想学会写作文,先要学会做人”,这是中学作文教学承担的重要使命。初中是中学的初级阶段,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初中生往往追求独立的个性,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

  因此,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思维领域狭小,思维潜力欠缺,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以至于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少写出具有创新意识、健康个性和鲜明特色的作文。问题的结症是我们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命题、提示。由于长期以来所造成的依耐心理,使学生淡化了独立意识,习惯于在教师圈定的思路模式和规定内进行思维和写作。

  就初中作文教学中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我认为,作文教学就应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阅读积累开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因此,我从夯实学生阅读基础、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转变作文评改方式和点燃学生写作热情4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心得。

  一、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能在文中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的,大都得益于博览群书构成的深厚文化底蕴。鲁迅先生曾说过,“文章怎样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由此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阅读中,能培养学生构成良好的语感。汉语教学的特点意味着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语感、领悟语义、积累词汇、熟悉词语搭配习惯。语感强了,学生才会写出语义流畅、表意清晰的作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增加初中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进而有利于构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想切实高效地提高学生写作潜力,我们就应把目光投向绚丽广阔的课外阅读世界,引导学生撷英揽萃,不断增强对富含想象的文章的认识,精心揣摩作者联想、想象的技巧,和遣词造句、感悟事物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构成潜力。理解了优秀的作品,在理解资料的基础上明白了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段落安排,学生大脑里的语言素材才会丰富,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从而减少文章干瘪无力、无病呻吟的不足。

  为了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培养学生构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切忌走马观花浅尝辄止,而就应仔细揣摩,学习文章中优秀的词汇及句子。还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准备一个摘抄本,把平时阅读时候看到的优秀片段摘抄下来以备学习。

  2.给学生带给良好的阅读素材,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我每一天在黑板上摘抄一句名人名言,这既是对学生品德的熏陶,也是写作素材的整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书籍和杂志,帮忙学生制定读书计划。

  3.引导学生养成背诵的好习惯,相互用心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学生多多背诵古诗词和摘录的优秀段落,用心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并组织学生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以到达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写作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活动。学生要想写出具有自己的特色,打上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自己健康的感情烙印的优秀作文,非另辟蹊径,独出心裁不可。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这种创新思维。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1.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在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想象力。想象的本质是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把握和精彩表现,是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需要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

  想象是文学的翅膀,写作常借助想象来拓展思路、抒发情感、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能够说文章的选材、立意、结构、表达都离不开想象力。如果写作中充分运用想象力,有利于拓展思维空间。而目前的初中生作文,大多数只是罗列大而空的情节,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汇,没有生动鲜明的形象,也没有丰富具体的细节,资料干瘪不充实,文章缺乏深度,语言缺乏活力。

  我觉得培养学生想象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二是在作文课堂上训练。日常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源。在课余,我们应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接触自然;去观察山川、草木虫鱼;去体验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教育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勤于思考。

  课堂上训练,我们就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能够采用假设作文、扩写、改写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看了一部电影或一篇小说,根据其中带给的人物性格和故事内在的逻辑作进一步的延伸。如学生学完了《孔乙己》一文,能够续写“孔乙己之死”,等等。

  2.指导学生把握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作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构思时思路开阔,要想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不落窠臼,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务必在培养学生集中思维的基础上适当发展他们的多维思维方式。在写作指导上不要给学生限定太多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说真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运用这种扩散型的思维,学生就会感到思如泉涌,要写的东西很多,就会感到作文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题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各有不同。这样,就能够从诸多的角度中选取自己体会深刻、材料新颖、立意独特的角度来写,克服无话可说,无资料可写的毛病。

  总结精选(9):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潜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作文离不开遐想,但遐想是建立在富厚积累的基础上的。因此,我们务必珍视积累,积累生存,积累情绪,积累相识,积累知识,积累语言,这样遐想的翅膀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写出感人的文章。

  1.遐想能拓展作文思绪。

  缺乏遐想,作文的思绪就会拘泥于眼前目今的生存,冲不破时空的限定,反应生存的天地必须狭窄。有了遐想,作文的思绪就像长上了翅膀,可凌驾时限期定,突破空间的阻遏,反应无穷辽阔的生存天地。朱自清的《绿》是借助遐想拓展思绪的范例。作者先着眼于梅雨潭的团体特性,睁开相似遐想,用“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写梅雨潭的色彩、质地及绿色潭面的形状特性。在此基础卜,作者把思绪拓展一步,着眼于波纹、波光与波色,议决相似遐想,具体形象地体现梅雨潭的绿之美。作者义一展相比遐想,使思绪拓展到一寸新的条理。他遐想到了北京什刹海的绿杨,杭州虎跑寺的“绿壁”,西湖的碧波,秦淮河的绿水。透过比较,说明只有梅雨潭的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到那里,宛如把梅雨潭的绿写够了,写尽了,“无路司走了”,但遐想又使作者的思绪拓展到更新的条理:遇想列“轻盈的舞女”和“善歌的盲妹”,把绿的自身黉与女子的形象美相融合。之后作者再遐想到更为可爱的十二三岁的小女士的团体形象,此时绿在作者心目中已经被完全品行化了,眼前目今的绿和想象中小女士的形象完全融为一体,作者的情绪得到了完全的升华。议论文写作能够纵向和横向睁开遐想,拓展思绪,充实资料,增强叙述的气力。好比《谈

  “开卷有益”》,要是只简略地肯定“开卷有益”,再举几个事例证明它,就未免菲薄。首先要遐想到“开卷有益”的理由,提}H这个看法的配景,分析它自己的好处。再遐想到文化知识对人类的推行动用,想到知识爆炸、社会生长迅速的时期特性,叙述“开卷”的利益。再遐想到一些人读迷信、色情、反动的书而受害的实事,指jH{“卷”需选取,否则百害无益。再遐想到一些死念书,只贪多,不用化的“书呆子”,于是指出“开卷”要善于思考,细致要领。在此基础上还可遐想到那些见书就读,念书即是目的的人,指出“开卷”要有筹划,要目的明确。那里的遐想,很好地拓展了思绪,对“开卷有益”这个不全面、不科学的论题举行了全面科学的阐发,论证充实,说服力强。

  2.遐想能搜集作文质料。

  提起作文,同学们常感想“没什么可写”,“无话可说”。出现这种状况的缘故原由大略有二:一是确实没积贮几多质料,一是有质料而不善于变更和检索。着实,一个中学生有十几年的生存履历,读了成百卜千的文章,不就应无话可说,主要缘故原由是不善于遐想,不能实时变更贮存在脑中的质料。要是掌握了退想这个武器,真正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会有说不完的话,用不完的质料。如写《勤能补拙》的议论文,首先从时间上睁开遐想,就会想到吕蒙笃志就学而令人另眼相看;阎若璩“愚”而苦钻经史,终成学者;章学成“愚”而勤学,终有所成;童第周受苦研讨,得到第一个百分等。再从地域上睁开遐想,就会想到外国的威特、爱迪生、达尔文等,幼年应声迟顿,尔后勤劳学习,终成各人的事例。另外,睁开相反遐想,还可想到自恃聪明,不勤劳学习,结果变得平庸无能的方仲永等。这样从时空上、正反偏向上睁开遐想,贮存在脑中的质料就会绵延不停地涌现出来,供你选取,听你调遣,从而写出资料充实,论据充实,有说服力的文章来。

  3.遐想能为警惕写法架起桥梁。

  学生作文常嗣于谋篇结构,困于开头着末,难于寻求到适当的体现伎俩。那里很紧张的缘故原由是缺乏遐想。要是睁开遐想,就架起了所作标题与范文之间的桥梁,探求到适当的写作要写景状物,我们可遐想到朱自清《绿》中写梅雨潭多条理睁开的方法:团体形貌_具体形貌叶遐想映衬想象升华。同时学习多角度多侧面形貌和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写人物的心田活动,可遐想到《母亲》,警惕描绘生理活动的种种手段:行动形貌、觉得形貌、幻觉形貌、心田独白和风物陪衬等。作文时展开遐想,种种范例文章就会体现于脑际,种种体现会不停涌现出来。

  4.遐想能使作文语言富厚生动。

  语言的缺少,体现为头脑的缺少;语言的呆板,体现为头脑的呆板。遐想能生动头脑、富厚头脑,从而使文章语言富厚多采、生动生动。遐想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宋人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有人以为“一闹字卓绝千古”。作者正是从眼前目今的盎然春意,发达生机遐想到人们“闹元宵”等节日的热烈气氛和感人情形,觉得非用“闹”字不能表达出眼前目今之景,心中之情。可见“闹”字正是遐想的结晶。王安石“东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到”、“过”、“满”等十几字修改而来,也正是作者由东飙遐想到春天中百草萌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情形而筛选确定的,从而把看不见的东风转换成光显的视觉形象。修辞格是使语言生动形象的紧张手段,而遐想则是修辞格构成的基本要领。朱自清老师由淡淡的、细细的、时断时续的荷花香睁开相似遐想,想到了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从而构成贴切生动的比喻。

  总之,好的作文需要学生大胆的遐想,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总结精选(10):

  中学生初学写作,大都有些“怕”。他们怕写作文,也很难写好作文。怎样办这就要求我们帮忙他们消除“畏难”情绪,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模仿入手

  学生能够透过模仿他人的作品,从而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模仿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例如小学生的描红,初学绘画者的临摹,艺术家的舞蹈,自然科学中的习题的演算,等等,无不是模仿或模仿基础上的创造。

  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必由之路。模仿离不开“现成的样貌”。刘勰《文心雕龙》云:“摹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材。”实践告诉我们,课文是最佳的模仿对象。教材所选课文体裁、题材丰富多彩,文情并茂,例子现成,俯首可得。因此,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引导得法,定能立竿见影,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的训练中,坚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项的综合地进行,做到每次练笔都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当然,模仿别人只但是是一个手段,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自己走路。“照葫芦画瓢”的作品如果当作艺术作品来看是不足为训的。但作为一种方法却能够使深奥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具体,能够使初学作文者少走弯路。如果语文教师善于运用这种训练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大大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二、小组合作,走出课堂

  以往的作文教学,很多时候单纯追求写作章法技巧的教学方法,而忽视了学生心灵的解放,这是违背作文教学的本质的。课程标准认为,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首先要求教师解放思想,透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充分挖掘作文教学的资源。这样,除了常规的作文教学外,我认为还就应透过小组合作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发新的课程资源。

  1.小组合作。并不是所有的作文教学都需要小组合作的,我们选取一些难度比较大、可深入挖掘、学生单独难以完成的题目进行小组合作,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有一个小组在课外进行“毛泽东的诗歌与书法的研究”,写出了一篇漂亮的小论文。每个小组4―8个人为宜,可由教师负责分组,但更多时候就应让学生自由组合,这样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从而使教学更有效。教师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调查、查找资料、采访等技巧,但不就应包办学生的所有事情,而就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自由空间。可在小组内让学生相互批改作文,相互交流。我还推荐他们组成规模比较小的文学小组,可不定期举行一些小笔会,这会让他们迅速提高作文水平。

  2.走出课堂。课堂固然是作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生活是一部无穷无尽的大书,课外广阔的资源就应成为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过去的作文命题、作文教学中,几乎都是由教师确定话题,确定中心思想,然后让学生往这个框子里钻。这其实禁锢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尽管学生作文里有教师的汗水和智慧,但作文不就应是教出来的,它是真正心性流淌的东西,就应是学生的成长过程,就应是学生生命中的精彩瞬间。因此,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学生才有可能写出真正属于他们心灵的文章。

  三、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作文水平不一致,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法使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消,从而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课上,我都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学优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用心向报刊投稿发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学困生则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使他们经过努力到达一个小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四、帮忙学生归纳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1.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醒目的标题是一篇文章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想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1)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共鸣。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2)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来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例如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标题可拟《树的“叹息”》。(3)标点式。标点符号属于无声的语言,以标点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使文章新颖独特,引发读者要看个究竟的兴趣。例如《生活――》。

  2.带给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把文章的结尾称为豹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写好开头和结尾我们能够给学生带给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1)巧用修辞,展示风采;(2)悬念入题,引人入胜;(3)抒情开篇,真情感人;(4)转折入题,生动深刻;(5)描述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1)自然收束式,(2)画龙点睛式,(3)首尾呼应式,(4)名言警句式,(5)抒情议论式。

  3.要写好作文,务必指导学生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精品佳作必须要求“富有文采”,而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理所当然地遭人啐弃。这就决定了我指导学生作文的前提思想:中学生写作文必须要先光彩夺目,然后才平淡自然。在写作文的时候,每时每刻都要以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辞来吸引读者,博取作文高分。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务必指导他们锤炼词语,善用修辞,为文章增添光彩。

  五、重视课外阅读,开展作文活动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才能多写。我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课外读书时所遇到的好的语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定期检查,进行展览,好的给予奖励(笔记本、字典等)。同时,开展活动课,把作文与活动课结合起来,让他们主动地去参与各类社会活动,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活动中去体会、去感受、去自悟,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和用心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精神,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去写作文,在社会活动中去写作文。这样就密切了作文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便于学以致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如结合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书签、贺年卡,或做些科学小实验,等等,并写一些说明文;透过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写新闻报道;与学生走上街头搞社会调研,让学生写调查报告;透过辩论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让学生编故事、写演讲稿。还可让学生参与作产品广告、自我介绍(推销自己)、学习方法介绍等活动。这样既让学生清楚了作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实用性,又加强了学生口语潜力、写作潜力、智辩潜力、适应潜力等各种潜力的训练。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生活和活动中学到了很多本领,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将大有用处。

  所以,很多学生反映:作文教学结合活动,使我们感到作文既有用又搞笑;他们写作文的用心性和写作水平普遍都有所提高。

人才资讯网 http://www.fzsjob.com

Copyright © 2002-2018 . 人才资讯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13900号

Top